
混凝土裂縫是混凝土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病情絕大多數發生于施工階段,其原因復雜多變,為了分析其成因,試作如下大致分類:
從裂縫外觀可分成微觀裂縫和宏觀裂縫兩大類。
微觀裂縫是指肉眼看不到的、砼內部固有的一種裂縫,它是不連貫的。寬度一般在0.05mm以下,但是要比肉眼可見的即宏觀裂縫多得多。
這種砼本身固有的微觀裂縫,在荷載不超過設計規定的條件下,一般視為無害。用實體顯微鏡觀察、X射線或超聲波探測儀等物理檢驗手段都可鑒定出這種裂縫。另外一種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滲水觀察,一定壓力的水可以從砼內部的裂縫中滲透出來。
宏觀裂縫寬度在0.05mm以上,并且認為寬度小于0.2~0.3mm的裂縫是無害的,但是這里需要有個前提,即裂縫不再擴展,為最終寬度。
宏觀裂縫可分為以下幾種:
⑴收縮裂縫:在施工階段因水泥水化熱及外部氣溫的作用引起砼收縮而產生的裂縫。多為規則的條狀,很少交叉。常發生在結構變截面處,往往與受力鋼筋平行。收縮裂縫多發生在大體積砼中,梁、板、柱等小塊體構件,特別是預應力構件很少產生收縮裂縫。砼收縮裂縫危害較大,尤其是暴露在大氣中的構筑物,影響更大。如不加以防止,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
⑵超載裂縫:砼構件超荷載使用時,造成變形、失穩或因疲勞等原因產生裂縫。一般均發生在構件受彎矩最大的部位,成條狀,但分布不象收縮裂縫那樣均勻,擴展方向也相反,一般沿受力鋼筋垂直方向或斜向發展。產生超載裂縫的原因,往往是施工階段在構件上不適當地施加施工荷載或者是上部建筑過早施工。另外,溫度應力影響也是原因之一。
⑶沉降裂縫:因地基差異沉降或構件接合不良、剪應力超過設計強度而產生的一種砼裂縫,多見于填土地基、樁基沉降不均勻的各種基礎與墻體。這種裂縫一般與地面垂直,或成30°~40°角方向發展,寬度因荷載大小而異,與成降值成比例。沉降裂縫危害很大,并且很難處理。因此必須在設計上采取有效措施,施工、使用中也要加強觀測、監視。
⑷龜裂裂縫:施工階段因配料、攪拌、澆筑、養護等各環節的操作不當均能產生,其中以養護環節為關鍵。裂縫成龜殼狀或散射狀,無規律,長度、寬度也不一致。
⑸疏松裂縫:砼澆筑時因下料不均,致使砼材料離析,或因漏振、過振而產生的疏松狀態裂縫。如果它延續到砼表面,當然容易發現,如果只產生在砼內部,則不能直接表現出來。這種疏松帶長度不等,視下料或振搗情況而異。